关于夏至除了昼最长,这些你还知道吗?
2024-01-22 09:05
古时候,人们对自然天象是十分崇拜的,再加上农耕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每当农耕生产节点的时候,人们都要祭祀神明和先祖,而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火轮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其中夏至节气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也就是它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阳气最旺盛的一天,也是从这一天开始阴气逐渐生发,古人称之为“夏至一阴生”。过剩的阳气会消耗阴津使得阴气缺失,人的精神和食欲都容易受到影响。 日照时间最长,阳气容易郁结在体内导致人心情不好、爱发无名火,要调理情绪,注意清热、解暑。 夏至有着祭祀祖先、吃面条、养生等风俗活动。古时候人们要在这一天庆祝农耕活动,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 其次夏至本身是一个特别炎热的节气,所以在这一天人们要消夏避伏,同时也要养生。还有一些特殊的饮食习惯,人们要吃面条、麦粽、夏至饼。 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而在南方,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在某些地区,这一天有未成年的外甥到娘家吃饭的习俗。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疰夏又被叫做苦夏,是一种夏季的常见病。

2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