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李讷结婚,给孩子取名“效芝”,来源毛主席的名字:怀念爸爸
“王效芝”的“芝”
李讷是毛***和江青的孩子,1940年出生在延安。在毛***所有的孩子中,可以说,李讷是唯一一个陪伴父亲时间最长的孩子。
1947年,延安的形势十分紧张,蒋介石调集2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围攻延安,毛***审时度势,决定主动撤离。
那几天,天上的飞机在不停地轰炸,毛***抱着李讷站在山冈上说:“娃娃害不害怕飞机?”李讷说:“爸爸在,我就不害怕。”
毛***笑着说:“看看飞机轰炸,也是对你的一种锻炼啊。”毛***的心思大家都明白,比起来毛岸英和毛岸青,还有成长中的哥哥姐姐,李讷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
一年多后,毛***来到西柏坡,李讷已经8岁,早该上学了,但是当时正规的学校很少,毛***只能抽空自己教孩子读书写字。
在西柏坡,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人,经常能看到在毛***的家门前,毛***抱着李讷,手里拿着铅笔和纸张,不停地画一画,有时候毛***还要给李讷背诵唐诗宋词。
等到工作忙了,毛***就把李讷交给李银桥和韩桂馨,韩桂馨高中毕业,教李讷读书绰绰有余了,到了北京后,李讷如愿来到育英小学读书。
在毛***的怀抱里茁壮成长,李讷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父爱是伟大的,也是严厉的,从小学到大学,毛***不允许李讷搞特殊,也不允许她对外说自己的爸爸是毛泽东。
1959年李讷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在毛***的影响下,她爱上了古典名著,这一点,和毛***小时候极其相似。
但李讷的婚姻是个问题,她考上大学那一年,姐姐李敏已经结婚,李敏只比李讷大4岁,所以追赶的脚步要速度了。
但李讷毕业后,工作多年都没有对象,毛***多次和她谈话,让她把姿态放低一点,毛***说:“女儿,爸爸只希望你和姐姐一样,安安分分过日子,就算嫁个工人,嫁给医生也算。”
在父亲的嘱咐下,李讷认识了一个叫小徐的人,两个人情投意合,李讷经过长时间的考验,觉得他人不错,两人决定结婚。
当时李讷还在江西五七干校学习,便在当地举办了婚礼,毛***得知后,还特地派人送去了贺礼。
当时已经是70年代,毛***的两个孩子李敏和毛岸青都已经结婚,现在李讷也步入婚姻的殿堂,毛***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结婚后,李讷的婚姻生活很幸福,但随着日子长久,她和丈夫的一些文化观念越来越深,甚至到了冷战离婚的地步。
李讷育有一子,但这种事情无法将就,最后李讷选择离婚,带着孩子回到了北京。病重的毛***得知女儿的遭遇,伤心不已,她嘱咐李讷:“娃娃回来就别走了,以后有什么困难和爸爸说。”李讷哭着说:“爸爸放心,这次回来,我就不走了,就在北京工作了。”
李讷没有想到,她回到北京两年后,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1976年9月9日毛***逝世,李讷看着父亲和自己的照片,悲痛交加。
那一年对于李讷来说是极其难受的一年,自己孤苦伶仃一个人生活,不仅有孩子要养育,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曾经担任毛***卫士长的李银桥看望李讷如此的生活,决定帮一帮她。他和妻子韩桂馨商定,把自己的同事王景清介绍给李讷。
王景清曾经在中央警备团干过,婚姻经历和李讷差不多,为人更是靠得住。不久,经过李银桥撮合,两个人见了面,并互相表明了心意,决定在一起。
王景清是个老实人,他愿意在后半生陪伴着李讷,李讷的儿子也改名姓王,当时给孩子起名叫:王效芝。
其实这个“芝”字是取自于毛***的名字,在毛家族谱中,毛***名毛泽东,字咏芝,后改润芝。
这个名字很好,李讷以此来怀念父亲,可见她和毛***的父亲之情,深沉而感动。对于父亲,李讷觉得父亲给她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
人有悲欢离合,人之常情,作为毛***的掌上明珠,李讷的人生风风雨雨,岂是别人可以体会的。
她用罗曼·罗兰的话形容说:“伟人的心灵就像那高山之巅,那里终年狂风大作,云雾满天,可是呼吸却异常的顺畅。 ”
每次想到她结婚的时候,毛***送给她的礼物,一套《马克思恩克斯全集》,她就感动不已,父亲是爱她的,懂她的。
多年来,李讷一直告诉儿子,永远不要忘记外公的精神,要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