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养成类小游戏|恋爱装扮、制作手游风靡市场。 女性游戏市场即将崛起?
据调查,截至今年,中国游戏行业整体市场收入已达2036.1亿元。 游戏市场增速在连续两年下滑后首次回升,增速达23%。 2017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收入1161.2亿元,同比增长41.7%。 与2015年的87.2%和2016年的59.2%相比,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开发者为手游市场的下一个增长点发愁时,一个特殊的群体吸引了开发者的目光,那就是女性受众。
从2017年的《四大二次元老公》,到2018年初的《蛙儿子》,再到年中的《浮云羽衣》,以恋爱、换装为主的手游风靡一时。 据了解,这些手游用户大多为女性。 这让开发者看到了女性玩家的潜力,也颠覆了业界对游戏市场的认知。 也正是这些作品,让我们意识到女性游戏市场有着无限的可能。
天时地利人和,女性手游市场腾飞
那么,女性手游市场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潜力呢? 通过对行业的市场环境、受众和内部技术发展的分析,我们也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是抓紧时间——女性手游市场缺口较大。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手游用户中,男性占比57.4%,女性占比42.6%; 而在整体游戏用户中,男性占比75.9%,女性占比24.1%。 这组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两条信息:第一,游戏用户仍以男性为主; 二是手游领域女性用户增长明显。
在游戏市场中,以女性用户为主的游戏为数不多,如代表网游《剑侠情缘 III》、AVG的橙光游戏、品类丰富的乙女游戏等,但整体游戏用户仍以男性为主。 同时,在手游市场,休闲益智类游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品种单一、内容匮乏,根本无法满足手游市场女性游戏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也就是说,目前女性有玩游戏的需求,但很少有游戏能满足女性玩家的需求。 因此,目前的女性手游市场还是一片空白。
二是地缘优势——女选手的“七寸”。
对于女性来说,天生的敏感使得她们很容易认清理想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之间的差距,于是幻想就成了弥合差距的常用手段。 把握住这种微妙的心理,就会俘获女性玩家的“七寸”。
由“暖暖游戏”开发恋爱养成类小游戏,猎豹移动(原金山网络)全平台独家发行,全球首款清新换装养成手游《暖暖环游世界》,爱换装始祖培育手机游戏。 在游戏中,玩家通过匹配符合角色要求的服饰,突破关卡,解开谜题,收集各种服饰。 同时,玩家不仅可以进行自我匹配,还可以换装与其他玩家一较高下; 此外,操作简单,但需要一定的脑力、娱乐和解谜,完美满足上班族和压力大的女性的需求。
这看似与其他游戏无异,却巧妙地抓住了女性的心理,真正了解女性的需求,从而取悦女性,敲开了女性游戏市场的大门。 试问,漂亮的衣服、鞋子、配饰,哪个女人不喜欢? 再加上角色设计的甜美可爱,看似有无穷无尽的精美服饰,哪怕只是一张纸(《暖暖环游世界》是一款叠板游戏),但透过手机的小屏幕电话,“他们都是我的”——这是一种复杂的满足感,混合着虚荣、安全、愉悦等,是一种理想的自我满足。
三、人与和谐——科技的进步与内容的丰富。
新事物总是有很多自己不容易发现的缺点,但市场天生就有自己的调节能力。 分配完新的市场份额后,剩下的企业将继续改进技术,以更好地发展,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使产品更加完善。 爱装扮和开发手游也是如此。
在游戏表现上,有从2D到3D、平面到三维的变化。 这类手游的始祖“暖暖系列”和巅峰之作《恋与制作人》都是堆叠式游戏,即人物画面以2D呈现。 时至今日,普通的2D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女性玩家,于是就有了腾讯和金山联合开发的3D恋爱换装手游《云裳羽衣》。
从游戏内容来看,玩法更多,内容更丰富。 从传统玩法中的任务、套路、竞技pk,到《恋与制作人》中风格各异的“虚拟男友”、“谈恋爱”,《云上羽衣》中的捏脸、服装定制等功能,并且大量优质配音演员的加入,以及更加精良的人物和剧情设计,让整个恋爱换装游戏系统逐渐走向成熟。
天时地利人和恋爱养成类小游戏,女性手游市场成为潜力股。
巨大潜力背后,女性手游仍有诸多短板
迄今为止,尽管女性游戏市场非常火爆,但很多玩游戏的女性并不认为自己是“游戏玩家”。 即使他们没有错过任何一款热门游戏,但他们仍然没有将这些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或重要的娱乐方式。 这从侧面说明,女性游戏市场还有更多的潜力没有被发掘,开发者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过,在经历了前期的快速发展之后,几款风靡一时的换装手游也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首先,开发者对女性玩家心理的肤浅理解是这类游戏最大的短板。 典型的例子就是《恋与制作人》。 《恋与制作人》是芜湖叠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20日发布的一款面向年轻女性用户的爱情悬疑解谜游戏。公司在玩法上虽然有所创新,但令人印象深刻。 最深刻的是其疯狂的“吸钱”。
在看到“老公”对女性玩家的吸引力后,开发商不再专注于剧情设计,开始缩量制作,专注于如何让玩家充值更多的钱。 从而为他后来的滑铁卢埋下了伏笔,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他对女性心理的错误把握。
虽然《恋与制作人》一开始就抓住了女性心理并创造了出色的成绩,但游戏开发者仍然没有完全了解女性心理。 女人沉迷于爱情游戏就像沉迷于电视节目一样。 这种类似RPG的体验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感,并不是因为他们爱上了虚拟角色而沉迷其中。 在误解了女性心理后,极受欢迎的《恋与制作人》试图“逼”玩家花钱谈恋爱,甚至出现了游戏广告嘲讽玩家的事件。 果然,不仅流失了大量玩家,市场份额也大不如前。
其次,粘性不强,跟风不强是这类游戏的第二大短板。 再以一款曾经风靡一时的游戏——《青蛙旅行》来说,这款由HIT-POINT开发的放置类手游,比《恋与制作人》更成功地抓住了女性玩家的心理。 但也未能逃过后续不足导致的失败。
《旅青蛙》成功的主要因素是轻玩法、主动调动玩家情绪和独特的风格,但这些都不能构成强大的用户粘性,无法产生强大的跟风,因为这些特点是它赖以生存的目前可更换。 所谓轻玩法还不如微信的“小游戏”,“调动玩家情绪换取用户使用”的生存无法长久发展。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几年前的HIT-POINT公司。 同样的放置类游戏,相似的设定场景,唯一的区别就是主角是一只猫。 大数据显示,《猫的后院》曾数次跻身日本应用市场免费应用前三。 自 2017 年 7 月以来,其下载量已降至 1700 万以下。 由此可见后续问题的重要性。
最后,游戏同质化问题严重。 游戏行业对内容的要求很高,国内游戏公司“做好内容”难度很大,是大多数公司的短板。 在当前行业中,一款成功的游戏往往会被其他同行借鉴。 毕竟,这是最容易成功的方法。 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处理时间变得碎片化,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市场需求骤增,推动了手游的大量涌现。
在这种“学风+高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没有优质内容的游戏比比皆是,但它们只是昙花一现,甚至还有大量追求“快餐式”生存的手游。 如何做有“内容”的手游,避免“快餐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女性手游问题重重,如何继续崛起?
女性游戏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好事,包括谈恋爱和换装游戏的成功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女性游戏市场会不会在此时兴起还不好说,毕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开发者如何捕捉女性心理? 女性游戏市场只有换装游戏吗? 女性游戏市场只能走低难度、低智商、低操作的道路吗? 在我看来,并非如此。 那么,女性手游的崛起之路该如何走?
第一,更好地把握女性心理。 对女性心理进行更广泛的研究,科学分析女性心理,建立全面广泛的数据库,制作符合女性逻辑、发挥女性个性优势的游戏; 然后,开发游戏IP,完善“周边文化”建设,通过游戏向外延伸。 相关的电视剧、小说、文创等等,都贴近现实,然后利用这些“周边”来吸引更多的玩家,延长游戏的生命力。
二是坚持创新发展,改进游戏模式缺乏后续性的弊端,追求游戏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丰富女性向游戏类型。 现在女性向的游戏种类太单一了。 女性玩家虽然更喜欢恋爱和换装游戏,但更多的原因是她们别无选择。 制作更多类型的女性向游戏,可以更全面地开拓女性游戏市场,挖掘女性游戏市场的潜力。
第三,转变观念,把女性当成游戏玩家而不是游戏内容。 现阶段游戏市场只服从男性逻辑,再加上女性向游戏的稀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女性只适合玩休闲游戏的误区。 虽然男人和女人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但是根据大数据,如今男人和女人的心理特征越来越相似,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明显了。 一味坚持男性逻辑,只会与女性游戏市场的发展背道而驰。
总体来看,中国手游行业在经历了前期的爆发式增长后,市场趋于饱和,资本逐渐降温。 从产品上看,虽然近年新出手游数量翻了一番,但同质化非常严重,受众已经疲惫不堪。 如何保持质量是现在的关键。 看似相对容易的女性游戏市场,依然具有可观的发展潜力,但开发者更需要注重品质。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高风险高回报,期待未来中国女性游戏市场的变化!
文/刘狂公众号,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