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几岁算成年
古代几岁算成年?
在古代,成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某些时期,成年关系到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提升、婚姻的订立以及孝顺父母的义务。但是,古代几岁算成年的标准并不完全一致,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下面,我们来一一探究。
周朝
在周朝时期,男性20岁算成年,女性则定为16岁。这个标准的定立,据说源于周文王的实践。根据《周礼》的记载,周文王曾将周公放逐,作为周公的后代,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在祖国流亡十年之后,回到国内指挥军队攻打商朝。在他成功夺取商朝后,周文王就在他的元年将周公旦册封为周公,并规定男子年满20岁之后,就可以任官、参军、婚嫁、立业等,也就是说成年之后,一个人会受到国家的认可和重视。
秦汉时期
随着历史的变迁,秦汉时期又提出了不同的标准。汉代时期,普通百姓的成年年龄为20岁,而且同时还有“秀才三年、举人三年、进士三年”的说法,意指即使有人在20岁时已达到成年标准,但过了“秀才三年、举人三年、进士三年”这个时间段,才能被视作成年人。此外,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记载,在秦始皇的时代,规定男女皆30岁才算成年,其养老的标准亦是30岁起,也就是说,30岁是当时古代社会的“标杆”。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成年年龄的标准又开始有了变化。据明代法律规定,“男子20岁、女子16岁,就算成年。”这个标准的定下,为后续的法律奠定了基础。清代时期,虽然依旧沿用明代的标准,但在庶民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例如婚姻法规定女子年满16岁,可随父母意愿嫁娶,男子年满18岁,便可行婚礼仪式。
现代社会
进入近现代,成年的标准又有了新的定义。18岁被视作成年的标志,这个规定已经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一方面,这个规定就是因为18岁被视作人的智力和心理成熟期;另一方面,这个规定旨在为青少年保障其自主权、人身权、民主权利等权利。
成年标准的演变
在中国古代,成年的标准不完全是定下来的,往往被影响于***、经济以及个人生活的多种因素。不过,某一个时代存在变动的规定,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了一个时代对于青少年成长的认识以及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
如果我们需要对比现代成年的标准与古代各朝代的标准,会发现,在现代社会,18岁已成为我们对待成年的标准。而从过去几千年的历史演进来看,成年的标准是没有完全固定的答案的,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改变,几个世纪下来,成年的标准渐渐演变,人类需要认识到这个标准应该具有相对性和随机性。我相信,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认识成年都意味着着某种权利和义务的获得,自居于成年者行动范畴内更有意义,亦更具责任与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