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流行的“按字辈取名”,为何现在被越来越多的父母弃用了?

起名 2025-04-04 09:45

曾经流行的“按字辈取名”,为何现在被越来越多的父母弃用了?

说起我们中国人起名,就不得不提到其中的辈分。为了突出尊卑有序,长幼有别,更好地传承和区别宗族之间的世系次第,古人发明了以“姓+族辈+名”为主的家族式起名方式。

最早使用这种起名方式的,大概要属明太祖朱元璋。因为他在家中排行老八,所以他原来叫朱重八,但他觉得这个名字非常俗气,于是改名为朱元璋。这名字有深意,意为诛灭元廷,后来他不负众望,果然赶走了蒙古人。

当上了皇帝后,朱元璋觉得世世代代应该有个好名字,于是发明了这个影响几百年的取名方法。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为了避免后世子孙重名,他为每个儿子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一代人都从辈分表中取一字,再取五行金、木、水、火、土做偏旁的一字,合成双名。

这样,随便拿来一个明朝皇室成员的名字,我们一对照,就能知道他是朱元璋第几个儿子的第几代孙了。

按家族字辈排序取名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二字名字辈在中间,如李卫国、李卫红、李卫东:二是二字名字辈在最后,如周俊全、周文全、周政全、周辛全;三是单字名中的字辈,此种字辈名比较特殊,大多是利用单字名的写法或字义来表现,如刘统、刘敏、刘梅、刘海。

辈分至今沿用了上千年,究其根本,是因为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文化。中国人自古不信神,不信鬼,只信老祖宗。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才是中华文明能够唯一传承至今的原因。

但让人遗憾地是,如今这样的起名方式越来越多的被父母们弃用,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随着辈分的传递,有时会出现一些在我们现在看来很奇怪的现象。

在清末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就有:“你父亲叫我大叔,你是他的儿子,怎么也叫我大叔,只怕辈分有点不对吧?”

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按辈分,很多年龄大的人却得称呼年龄小的人为叔叔或姑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其辈分大。

所以,随着社会现代化文明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排斥辈分。

其次,字辈本身也有局限性。

比如族谱中的字辈\秀\、\芳\、\梅\、\珍\等字,用在女孩子身上还说得过去,但用在男孩子身上则会让人觉得怪异;

再如\刚\、\雄\、\壮\等字,用在男孩子身上很好,但是用在女孩子身上会非常别扭。

再次,人们对家族观念渐渐淡漠,大家族也大都不复存在;再有,因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长此下去也没有使用字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另外,女性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字辈体现的男女不平等容易让人产生抵触心理;

最后,如今的父母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加上受到电视剧、小说等的影响,更青睐于一些有诗意的名字,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

最后我想说,消逝与替代本就是世间常事。世界的变化发展,使那些熠熠生辉的传统珍宝蒙上了尘土,甚至被摈弃,仿佛将要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下一辈,那些尚在襁褓中的婴孩,名字新颖也有寓意,但很少能有字辈带来的宏伟与归属。

家族的传承或许不一定要在家族企业、家族文化中体现,简简单单的字辈足矣。一般的人家,没有风生水起的企业,没有底蕴深厚的文化,有的只是代代相传的字辈和父系家族住在一个大院子的和睦与小摩擦。

不管是否有人嫌弃字辈的“老土”,我为拥有字辈而自豪。

标签: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