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代年轻人很少按“字辈”起名了?说一说逐渐衰败的字辈文化

起名 2025-04-07 09:1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旷古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璀璨的传统文化。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姓氏文化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相传人文始祖伏羲悟出阴阳八卦,以一画开天,划分乾坤,于是天地就产生了,进而又“正姓氏,别婚姻”,姓氏文化自此开始流传。

在姓氏文化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便是“字辈”。字辈,也叫行辈、班辈、字派等,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以取名的形式来方便辨别家族内部宗亲血缘等级的序列。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字辈一般是以类诗体或对联的形式出现的,比如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取名规定了十三个字,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像宋朝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他的本名就是赵德昌。

字辈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原本两个不相识的人,通过拉家常发现二人的字辈竟然可以连起来,无形中增加了一种亲切感,有一种“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感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大约从80、90年代之后,人们在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时,很少有人按照字辈取名了,幼儿园放眼望去,都是“子轩”、“欣怡”之类的名字。为何为何现代年轻人很少按“字辈”起名了呢?简单分析起来,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是家谱的遗失或者毁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个时候的人们为了逃避战火可能会逃往外地,族谱一类的东西就会在途中遗失。再有就是,宗族文化曾经被当成是文化糟粕,受到人们的批判,作为家族传承的家谱也被人付之一炬,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字辈也逐渐被人忘却了。

其次是现代的年轻人崇尚自由,不想被这些封建礼制所束缚,同时对于家族的认同感也很低,他们取名时也都选择那些有个性的名字。此外女孩子在起名时,如果字辈里有“刚”、“建”、“涛”等具有阳刚之气的汉字时,就会不容易起名,女孩子叫“李建刚”很明显一点也不婉约。

再有就是字辈如果用完了,没人再续的话就会逐渐消失。前文说了,字辈一般是以类诗体或对联的形式出现的,比如陈氏字辈有“英才昭茂德,诗礼振家声,和顺基道美,云礽继先泽”这样算差不多会传承二十代。再比如王氏其中一支字辈为“文明学书青,开国俱朝臣,修德承先志,积善福庆临。”算算也是二十代,假如传承到了二十代最后一个字辈用完了,如果家族里没有人来续写字辈,那么就会造成字辈的断层,时间久了字辈就会消失。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22%

所属专栏

传统民俗文化

作者:国学文化漫谈

专栏简介:透过民俗文化来领略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19.9元 立即购买本专栏

标签:
全部评论